今日,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,浦银安盛基金上报的中证A50指数增强基金获批,这是业内首只获批的场外A50指增基金。该产品从3月14日接收材料到如今获批,不到1个月时间。
此外,记者还了解到,3月18日上报的博时中证A50指数型发起式基金,也已获批。随着这两只基金获批,与中证A50指数相关的场内、场外基金已达12只(不含联接基金)。
4月3日,浦银安盛基金上报的中证A50指数增强基金获批,据了解,这是业内首只获批的场外A50指增基金。
“未来指数产品布局偏好更注重科技含量。”浦银安盛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监孙晨进表示,随着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认知加深,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具有明确投资策略、高透明度和较低费用的指数基金。宽基指增、策略型、细分行业以及海外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,尤其是在海外资产配置方面,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,投资者对海外市场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。
孙晨进指出,对于指数赛道的新锐基金公司来说,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,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来吸引投资者。当前市场宽基产品竞争较为激烈,头部基金公司宽基产品规模和流动性突出,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。而布局创新产品可以帮助新锐基金公司实现产品差异化,满足特定投资者的需求,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此外,场内和场外基金的选择偏好,确实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包括基金公司的战略、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需求等。孙晨进认为,场内基金对于追求交易效率和低成本的投资者来说,可能更具吸引力。而另一些投资者可能更喜欢场外基金,因为它们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投资方式,如定期定额投资等。
记者了解到,除了浦银安盛中证A50指数增强基金,博时中证A50指数型发起式基金也已经正式获批。该基金3月18日上报,到如今获批,也不到1个月时间。随着这两只基金获批,与中证A50指数相关的场内、场外基金已达12只(不含联接基金)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中证A50指数行业分布广泛,配置均衡。按中证一级行业分类,该指数主要分布于工业、金融、主要消费、原材料、医药卫生、可选消费、信息技术等领域,能更全面、更广泛地代表中国新经济的整体市场机会。中证A50ETF以行业中性的权重配置思路、创新引入ESG可持续投资理念等创新指数编制方法,实现了核心资产投资的与时俱进。
1月2日,中证A50指数正式发布,10家基金公司立即申报“中证A50ETF”,并火速在2月19日正式发行。伴随着富国、华宝、嘉实三家公司旗下中证A50ETF于3月7日成立,首批中证A50ETF的首发大幕落下,10只基金合计成立规模为165.26亿元。3月18日,首批获准发行的10只中证A50ETF已全部上市,上市首日成交超60亿元。此外,首批10家发行中证A50ETF的公募基金均已上报相关联接基金。
大成基金指数与期货投资部表示,中证A50指数主要集中于总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大盘股,且成份股跨沪深两市,是名副其实的大盘核心资产的代表性指数。
华宝A50ETF基金经理蒋俊阳指出,中证A50指数成份股一直是公募基金等内资机构、北向资金为代表的外资机构投资者重仓资产。其中,北向资金自开通以来就持续加仓中证A50指数成份股,截至2023年12月底,北向资金持有中证A50指数成份股的市值达8046亿元,市值占比高达40.2%。
“中证A50ETF涵盖的各行业龙头是经济转型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成果。目前,在国内政策积极、全面进入补库存周期、中美经济周期错位等因素共振下,核心资产配置吸引力较为显著。”华泰柏瑞中证A50ETF基金经理李茜谈道。
摩根中证A50ETF基金经理韩秀一认为,站在当前时点来看,基于中国市场的估值吸引力,做多中国,现在或是布局核心资产的好时机。未来更多资金有望通过宽基ETF流入市场,而中证A50指数有望成为A股的“新名片”,在增强A股核心资产的定价能力的同时,成为境内外资金配置A股核心资产的又一重要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