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7日,市经信委公布《2023—2025年重庆市消费品工业“爆品”培育清单》,包括“食、穿、用”行业的146件产品入选。记者发现,这份清单中,占大头的是农产品,其中不乏涪陵榨菜、恒都牛肉等耳熟能详的产品。
消费品工业是重庆的传统优势产业,曾培育出重庆啤酒、冷酸灵牙膏等“五朵金花”。随着“00后”“Z时代”的来临,此次上榜的产品又该如何迎合当下的消费新习惯、新趋势、新场景,成为消费品工业“爆品”?
“清单中,食品类成为绝对主力。”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,消费品工业本身就是同老百姓生活结合最直接、最紧密的行业,涵盖衣食居用行、育教医康养等方方面面,而重庆是美食高地,食品占“C位”理所当然。
他进一步解释,纳入此次“爆品”培育清单的企业,都达到了这几项硬指标:一是在重庆注册、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;二是有自主品牌商标所有权,且在有效期内;三是产品在细分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或市场发展潜力大,“总体来说,就是要具备重庆辨识度。”
正因如此,入选的食品产品让重庆人倍感亲切,火锅底料和重庆小面调料两大自带流量的“IP”自不用说,秦妈、桥头、德庄等多家老牌企业的拳头产品悉数入选。
休闲类食品有重庆麻爪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麻辣卤味产品、重庆市荷花米花糖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的米花糖、重庆市鹅堂食品有限公司的荣昌卤鹅等。
果饮和酒饮是另一大分支,其代表有大渡口的霸汽果汁汽水、江津的梅见青梅酒、奉节的脐橙果酒、秀山的山银花露等。
记者还发现,在此次入选的146个产品中,不乏红烧肥肠、回锅肉、丰都麻辣鸡、冬菜扣肉、重庆酸辣粉等预包装食品。
上述负责人认为,这些产品虽然不缺话题度,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爆款”,其影响力大多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、特定人群以及特定区域。
记者调研后发现,事实的确如此。比如,此次入选的重庆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乳制品,其高端产品百特牛奶在重庆可谓家喻户晓,约占本地高端奶制品市场的三分之一。但在邻近的川东市场,这一数据便骤降为百分之几,而在全国市场的竞争中,更是在蒙牛特仑苏和伊利金典奶两大行业巨头的夹缝中求生存。“除开这两大龙头外,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本土企业的下沉渠道和市场,我们面临的竞争其实挺激烈的。”该公司市场部产品经理邓承贞坦言。
冷吃卤味市场情况也类似。卤味整体市场规模已经突破3000亿元。卤味可分为冷卤和热卤两大类,热卤更偏向于餐饮,而冷卤携带方便,零售属性更强。从当下市场格局来看,绝味食品凭借超万店的规模稳居第一,紫燕食品、煌上煌和周黑鸭等品牌也分别拥有几千家门店,居于行业头部。而来自重庆的麻爪爪,目前仅有几百家门店,且多分布于川渝两地,尽管扩张迅速,但在数量及分布区域上仍处于劣势。
另一种情况是产品所处的赛道较小众,要走向“大众”需要下更多功夫。以恒都牛肉的整切牛排为例,中国肉类消费的60%是猪肉,牛羊肉仅占10%,人均每年消费牛肉只有6.8公斤,其中牛排的消费就更少。“所以,在‘爆品’打造中,什么是整切牛排,怎样整切,这都是需要向外界普及的概念,无形之中增加了沟通和营销成本。”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、副总裁朱刚泉直言。
“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是个坎,这并不容易。”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,“和手机、笔记本电脑等工业品相比,农产品的单价不过百十元,卖到10亿元难度确实不小。”
首先看品牌力。该负责人说,正所谓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品牌是消费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,也是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基础,近年来我市不乏消费品工业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的成功案例。如重庆啤酒的品牌阵营里,既有重庆、山城、京A等国内品牌,也有嘉士伯、乐堡、1664等国外品牌,以此满足不同市场需求。特别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,一些品牌通过塑造产品的“时尚”概念,极大增强了重庆啤酒市场竞争力。
其次是品质力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企业只有提升品质,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。比如,江记酒庄在新品“梅见”的开发上,不仅成立研究院对青梅品种进行研培,还在广东、四川等地建立青梅种植基地,对不同青梅产品进行口味研发,大幅提升了产品品质,在果酒这一细分赛道上成为了领军企业。
最后看创新力。眼下农产品市场整体结构性过剩,从而导致了“内卷”,针对消费新习惯、新趋势、新场景,开发新产品,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。春节前夕,梁平张鸭子就发布了3套“围炉烤鸭”DIY套餐,其目的是结合现在露营、“围炉煮茶”等潮流生活方式,拓展梁平张鸭子的消费场景。同期,涪陵榨菜集团发布乌江脆口榨菜芯、乌江小脆口等系列产品,实现减盐50%,可即食,为产品增加了低盐、健康、休闲等属性。
“此外,无论是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、还是营销渠道体系的铺设搭建、抑或是品牌全案营销的能力,许多企业都亟待进一步提升。”上述负责人说,练就过硬本领,才能培育出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“爆品”。